![]() 最近听到很多创业团队还在奋不顾身地往音乐APP红海中涌入,真是觉得勇气可嘉!昨天看到36氪报道美国的音乐信息产品rithm。估计不出一个月,国内就能有C2C(copy to China)的产品问世。 ![]() 看来音乐创业还有很多机会?今天再次以一个屌丝的视角(只看安卓,实在木有IOS)分享一下几家音乐APP的用户体验。 涉及音乐的APP范围比较广,有偏社交的唱歌类APP,比如唱吧;也有偏游戏类APP,比如疯狂猜歌,还有偏内容的电台类APP,比如喜马拉雅。今天主要聚焦在纯音乐APP。纯音乐的APP,我从用户群属性和产品的调调,划分为三类:普通青年,文艺青年,极客青年。 一、先说下普通青年APP: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百度音乐。 其实我理解的普通青年基本上定位在中国广大网民的用户画像上,用蔡文胜的话说,中国网民还是屌丝为主。而屌丝用户也是这类音乐APP的主要服务对象。 1. 酷狗音乐,一个让我们深刻的印象是开启声音——hello 酷狗。这是其它音乐APP所没有尝试的,屌丝用音乐很多时候是在寻找慰藉,释放,解脱。而这个柔美的女神声音,让多少男屌丝念念不忘。不愧是中国IT屌丝王周鸿祎的投资项目,深深地把握了普通青年的听音乐内在需求。 在功能体验上,酷狗也是众多对手中最深谙用户行为习惯的,它调用了新浪和腾讯的SSO(一键登录)接口,获取到最丰富的用户信息,同时音乐是非常易于传播的,酷狗把当下最有效的社会化传播工具也都一用俱全。 ![]() 区别于大部分对手,酷狗很看中MV的用户需求,于是它把这块功能做得非常炫,不需要安装插件就能流畅播放。唯一是看起来很屌丝逆袭的功能就是“酷狗传歌”,这其实满足了很多只用手机的屌丝人群,他们之间就能通过酷狗互动互通起来,这是多么社交化的场景,又是一个深得屌丝用户掌声的功能。 ![]() 2. 酷我音乐与酷狗音乐。一字之差,但并没有差之千里。 酷我也是从PC客户端走向移动端,并且转型比较顺畅的产品。但看看产品细节有些功能点还是和酷狗有些差距。社会化登录和社会化分享都没有用上最新的SSO接口,分享的接口也做得不全。不过感觉内容运营上,很下功夫。好声音专题搭建的非常快,当然这是要和对手叫板。(八卦故事:酷我音乐和百度音乐为了好声音独家版权各执一词,双方都从好声音的授权方买到了独家版权。)酷我有个特别有趣的内容分类叫做人群,里面都是当下最火热的词汇,邀请用户对号入座。这种很细致的分类的确感觉出酷我的运营团队是一群和用户群相近的热血青年。 ![]() 最后看下特殊功能上的差异化:其实这些都不是技术性很强的功能,但都是用户有细小需求的功能点,屌丝用户最容易被这些小功能所吸引。 ![]() 3. 百度音乐:既然酷我和百度死磕,那就说下百度音乐。 百度不是第一个做音乐的,但是做音乐的都恨百度当初“做了”音乐。很长时间百度MP3频道都是百度流量非常大的入口,同时也是盗版满天飞,让版权方叫苦连天血本无归。如今,百度音乐开始发力正版化,一掷千金独家好声音,并搭建炫目的专题来吸引用户。在功能上,也是做出来非常炫的功能,实现多屏互动,同步听歌。在社会化登录非常谨慎,只能用百度帐号才能登录,就更别提SSO的顺畅体验了,社会化分享的接口也做得简简单单,不够全面。那个“运营活动”的四个字明显是产品经理思路,不是用户思路,用户希望看到的字眼是抽奖活动或是报名活动,而且点击那四个字打开是空白的。 ![]() 特殊功能上有个很酷的听歌识曲。这块的确不是所有对手可以玩得起,先要有技术,再要有曲库,还要有用户场景。这几方面百度基本上都做到了,后续就看用户接受程度适时地把入口上浮,让更多用户high起来。 ![]() |
|Archiver|手机版|设计源
( 鄂ICP备14013341号-1 )
GMT+8, 2015-6-18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2